首页 资讯 202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全体大会隆重召开

202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全体大会隆重召开

9月13日上午,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山东省工业和信息话厅、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工业和信息话局、普凯源国际石油化工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烟台黄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交流与外企委员会、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裕隆石化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在黄渤海新区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此次大会以“锻造大变局下的全新竞争力”为主题,邀请中外领军石化企业、主要化工园区、国内石化重镇决策者们、中外知名咨询公司、数十家国际组织代表们、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与会代表聚焦加快发展石化行业新质生产力,探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通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提升,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3988df9ab58bfb620299a8b0eb8bc1d0.jpg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指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全球石化产业艰难前行。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是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1—7月,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9.3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利润4982.3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5528.7亿美元,其中,化工营业收入5.5万亿元,同比增长6.1%,利润2515亿元,增长6.5%。中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展现出行业增长韧性、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优势。

f6d0a9f702813db8797f81e514629f0b.jpg

李云鹏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前所未有地展开,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以及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地缘冲突与供应链稳定、新技术市场化应用与单边主义等多重矛盾和挑战。石化行业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锻造全新竞争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才能突破增长和发展的困境。不仅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也要深化数智赋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坚持互利共赢,打造全球石化“生态圈”。

3056a35b7b64554d5de134de5c04547a.jpg

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表示,烟台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拥有63家上市公司,形成了有色及贵金属、绿色石化两个两千亿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食品精深加工四个千亿级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烟台将围绕打造世界级化工基地的目标,做强万华化学、裕龙石化两大龙头企业,建设裕龙石化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烟台化工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化工园区,并计划到2026年,三大化工园区新增投资突破4000亿元,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力争到2035年全市石化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山东省副省长周立伟指出,山东省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高端化工标志性产业链,培育形成了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7大板块产业体系。2023年全省化工行业实现营收2.8万亿元,利润1142亿元,分别占全国规上化工行业的19.6%和20.7%。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2万亿元,利润358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24.7%,16.2%,在稳定全省工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黄瑜指出,石化化工行业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扎实推进《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各项重点任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打造先进高效的产业体系。

她对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4点建议:一是以创新为主导动力,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建立产-学-研-用-金有机结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以绿色为发展的底色,建立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三是以数实融合为主要手段,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四是以国际合作为重要路径,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深化开放合作,为全球产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表示,烟台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型产业集群。2023年烟台GDP突破1万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十五个万亿级城市。目前,烟台正系统的推进产业、能源、城市生活绿色低碳转型,致力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为深化高水平开放开放合作开辟广阔空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东作题为《顺应时代大势 引领行业发展 奋力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前列》的报告,他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开放融合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石化努力引领石化发展,积极构建“一基两翼三新”的产业格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含绿量”;不断深化对外合资合作,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奋力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前列。

3d35c1cc209e0d4fb592c8c2c33ee6ab.jpg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汝新强调,石化工业正处在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发展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也是企业全新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做到这“三高”,需从五个方向努力:一是加强统筹与市场研判,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持续实施差异化发展,优化产品供给结构;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科技支撑与引领能力;四是实施数字化赋能,助力强化核心功能;五是完善发展机制,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6ceab3c617704476cbf7d81deac32e1f.jpg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阎洪涛强调,面对行业产业的深刻变革,我们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数字化等方面协同发力。据预测,在温和转型下2050年中国石油需求仍然高达3.8亿吨,即使在深度转型下需求也有2.75亿吨,国内石油稳产2亿吨,维持一段时间后将逐步下降,市场供不应求局面难以改变,因此石化行业需持续坚定做好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能源安全。中国海油将继续坚持减油增特与发展化工新材料的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积极探索特色炼油产品和特色化、高端化化工产品等业务。

f30c5ef40de71e41752e8fb115839955.jpg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张方介绍了中国中化在以科技创新推动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实践。他指出,中国中化以科技创新推动材料科学的高端化发展,从化工新材料的芳纶全面国产化,到中国中化近两年实现对位芳纶国产化和快速发展,未来还将开发杂环芳纶,展现出中国中化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

19ae820f139718268f6c3cd698d0561f.jpg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表示,作为全球聚氨酯行业的领军企业,万华在解决人类生存发展和国家需要方面有所作为,面对人类生存面临碳排放使气温升高和塑料污染两大挑战,万华将继续研发生产环保生态的产品。未来万华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电池(储能)材料、风电光伏化工材料、可降解塑料等以应对生存挑战;二是进行聚氨酯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聚合物新材料、营养化学品等服务人类美好生活;三是开发合成生物学、电化学等前沿技术。

ea705d36e6ca62ff7f6a92b82c5ffa39.jpg

韩国石化协会会长、LG化学首席执行官辛学喆指出,尽管已经迈入后疫情时代,但全球贸易紧张和供应链中断仍然屡屡成为头条新闻,而可持续发展是转化危机的关键,更是石化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LG化学已经成为韩国首家宣布“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的石化企业,LG化学同样将开发碳捕集与利用CCU等突破性技术以实现目标。

11644d7381489699d3e15992c1ff88b7.png

Syensqo全球首席执行官凯伊岚表示,中国化工业务显示出强劲的增长,2023年全球化学品产量不少于43%可归因于中国,中国工业需要凭借其一流的创新、清洁和绿色化学渗透到欧洲和全球市场,希望能与中国合作,共同建立有竞争力、公平竞争环境的绿色化工。

919cc8bf9ca50859a27c55a069fc6ab2.png

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总干事、美国化学理事会总裁&首席执行官克里斯·雅恩提出,中美化工行业是互相依存的,中国在石化领域的进步能够促进美国化工行业的提升。不管是在科学上或是政府方面,中国与国际都需要多方合作,尤其是在化工产品或者污染物和废物处理方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应对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f5a1650d58f6560a2008a36ac7880c04.jpg

欧洲化学理事会总干事马可·曼希克表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如果持续增加产能,但没有市场,这样会对全球市场造成压力,因此欧洲要与中国合作,共同找到合作和解决方案,不断改善政策,推进全球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

afaa3ccf5fa6afa334f1651983ec05b3.jpg

世界能源理事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安吉拉指出,现有的世界能源体系已不再适用,消费者驱动的新能源冲击以及获取和负担能力危机无处不在,可再生能源革命面临风险,并非所有能源用途都可以电气化,这将导致未来几十年将需要更多能源来满足新的和不断变化的需求。面对种种挑战,需要建立推动力来协调不同的需求,并采用多重方式,来促进能源转型的实现。

25cada56218860a075deb192d4b369f4.png

关于作者: editing

热门文章